危害薄壳山核桃的害虫和螨类至少有100种,不仅危害叶片、枝梢和果实,而且还危害叶片、树皮,以及树干,病害也在20种以上,据美国农业部的资料,1977年由于害虫和螨类为害所造成的损失至少20%以上,有些年份甚至高达50%。
1、薄壳山核桃病虫防治原则及策略
1.1、薄壳山核桃病虫防治原则
1.1.1、抓住主要,主次兼治
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或不同地区(或果园),核桃都可能受到多种病虫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具体防治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病害或害虫种类,集中力量解决对生产危害最大的病虫害;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次要病害或虫害的发展动态和变化,有计划、有步骤地防治一些较为次要的病虫。此外,不同气候条件,病虫害防治重点也不相同,如干旱年份或地区以防治叶螨类为主,而在雨水较多年份或地区应以防治细菌性黑斑病和炭疽病为主。
1.1.2、立足群体,点面结合
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面对果树的群体,控制病虫害在群体中的发生与危害。但核桃为多年生植物,单位面积上株数较少,单株体积较大,若病虫害造成园貌不整,必然影响单位面积和整体的产量与效益。同时,果园的群体是由为数不多的单株构成的,单株发病往往是群体发病的基础和先兆。因此,防治核桃病虫害应点面结合,在注意群体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单株;在全面防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少数植株的病虫害治疗。
1.1.3、措施合理,切中要害
评价防治措施科学性的重要标准就是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地控制病虫危害。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关键时刻。而不是搞“药海”战术和“人海”战术。例如,利用核桃瘤蛾幼虫白天在树皮缝隐蔽和老熟幼虫下树作茧化蛹的习性,可在树干上绑草诱杀,而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于6月上旬至7月上旬成虫大量出现期间设黑光灯诱杀。措施合理还必须有合理的防治指标,除少数特别危险性或检疫性病虫害要立足于彻底控制外,对绝大多数病虫害均不必要求其完全不发生。例如,对叶部病虫害,只要能控制叶片不早期大量脱落即可;对果实病虫害,只要能控制病虫果率不超过5%即可。过高要求,只能用过高的防治投资来实现,不符合经济原则。
1.1.4、控防结合,针对防治
在核桃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都会有许多种害虫或病菌不同程度地对其造成一定影响,有的可以造成一定或很大为害,有的则对果树的生长发育几乎没有影响。如有的食叶害虫或为害叶片的病害,属于偶发性害虫或病害,一般只是零星发生,只危害个别或少数叶片,并不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这样就不需要防治。而核桃举肢蛾、炭疽病等害虫或病害,在核桃主产区普遍发生,每年都有可能造成一定损失,因此必须进行针对性防治,以控制或减轻其为害程度。另外,如核桃枝枯病、核桃腐烂病等枝干病害,虽然一般为零星发生,但其发生后常造成受害树的死亡,损失较大,发现后应尽快进行治疗。
1.1.5、注重环保,科学用药
农药虽然是保证果树健康生长发育的主要措施之一,但使用不当不仅会污染环境,增加防治成本,造成农药残留,还会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诱发许多病虫的发生,进而导致农药用量进一步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首先应该筛选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逐渐淘汰高毒、高残留的广谱性药剂。
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最理想的综合防治技术是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树体生长发育的环境,同时,创造不利于病虫活动、繁殖和侵染的环境条件,减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在化学农药的使用上要根据药剂的种类与性质、树体的敏感程度,以及病虫的危害程度,对症下药,避免滥用农药。
1.2、薄壳山核桃病虫防治策略
1.2.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预防为主”就是在病虫害大量发生危害前采取措施,从而较稳定地抑制病虫害种群数量。所谓“综合防治”就是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科学管理有害生物,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采取必要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范围之内。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害虫种群数量,防治害虫的目的是保护农业生产。因此,综合防治应从农业生态整体观点出发,以预防为主,创造有利于作物及有益生物生长繁殖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1.2.2、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
预测预报是根据薄壳山核桃病虫害流行规律分析、推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病虫分布扩散和危害趋势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需要应用有关的生物学、生态学知识和数理统计、系统分析等方法。预测结果应以最快的方式发出通报,以便及时做好各项防治准备工作。预测预报的对象包括病虫害,森林病虫害和仓贮病虫害等。
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础。
1.2.3、健全检疫制度,严格检疫工作
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的定义,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局部地区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的病、虫、杂草。检疫性有害生物一般发生在局部地区,必须按照国家检疫法规的要求进行防治。对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采取封锁、控制、消灭措施,在控制危害的同时,重点阻止其传播扩散。